互联网公司的七大定律(浪潮之巅)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安迪比尔定理
安迪-比尔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是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的一个概括。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摩尔定理给所有的计算机消费者带来一个希望,如果我今天嫌计算机太贵买不起,那么我等十八个月就可以用一半的价钱来买。要真是这样简单的话,计算机的销售量就上不去了。需要买计算机的人会多等几个月,已经有计算机的人也没有动力更新计算机。其它的 IT 产品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世界上的个人微机销量在持续增长。2004 年,英特尔公司估计,五年内,即到 2009 年,世界上PC(包括个人机和小型服务器)的销量会增长 60%,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那么,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硬件呢?IT 界把它总结成安迪-比尔定理,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诺维格定律
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以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企业通常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优势延伸到其他临近市场。


70-20-10律

当某个商业领域发展成熟后,在市场中最多容纳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这个行业一定会一个老大,是这个行业的主导者。毫无疑问,老大想统领整个行业,但是它也会遇到一两个主要的挑战者,也就是老二,也许还有老三(也可能没老三,双雄模式)。剩下来的是一群小商家。
老大是这个领域的主导者,通常会占据60%~70%左右的市场,并且制定了这个领域的游戏规则。老二有自己的20%~30%左右的市场份额,有时也会挑战老大(例如3B大战),但总体上还是处于竞争劣势。剩下的小商家数量虽然多,但是却只能占到10%甚至更少的市场。
在信息产业中,当一个公司通过竞争成为行业的老大。它就成为了这个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解释者,这时,市场就不可逆转地向着有利于老大的方向发展。其它公司即使在技术上、管理上或者其它方面有一点优势,都不足以抵消主导者在规则制定和解释方面的优势。老大靠着制定和解释规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占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当信息产业中的某个行业都开始遵守 老大 制定的规则时,就会随着老大的产品出现其他产业链。比如 编程、翻译、出版,让老大的地位更加巩固,只要不是行业变迁,被时代淘汰掉,很难撼动其地位,这也是”颠覆一个轮子不是另外一个轮子”的要义。

基因决定定律

基因决定定律就是说一家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已经特别适应用当前的市场了,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已经像基因一样根植到这个公司的文化里去了。即使当开拓新领域时,会不自觉的用原来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去应对新市场。
比如说苹果公司,苹果从个人电脑到iPhone,再到iPad,看起来是成功转型了,但其实它的基因并没有变,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像安卓那样开放的系统压根就不是苹果的商业模式,苹果的基因就决定了它必须靠硬件来赚软件的钱。

吉尔德定律:
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 又称为胜利者浪费定律 ——乔治·吉尔德
由乔治·吉尔德提出,最为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价格最低的资源将会被尽可能的消耗,以此来保存最昂贵的资源。
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其增长速度是莫尔定律预测的 CPU 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吉尔德定律的提出者是被称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乔治·吉尔德。

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和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这两个定律则是网络方面的,它们和摩尔定律一起被称作信息时代三大定律。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预测了网络的发展速度(网络带宽的增长不仅仅取决于传输介质,同样取决于路由器等网络转发设备的性能,其性能当然主要受处理器运算速度的影响)。说起吉尔德定律,不得不说一说George Gilder这个人了,他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未来学家、技术预测家,是“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就热烈地拥抱光纤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各种变革通信产业的新技术,引导资金不停地进入这些领域。他所著《电视之后的生活》、《通信革命——无限带宽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等书,都是他拥抱新技术的疯狂之作。(关于吉尔德,请参阅乔治·吉尔德——MBA智库)在吉尔德定律中,他预测了主干网的带宽增长速度,将会是摩尔定律所预测速度的三倍,即每半年带宽增加一倍。这种趋势带来的效应就是:网络的传输速率会不断上升,而上网的代价则会不断下降,最终变为廉价的基础资源。在美国,已经有ISP提供免费上网的服务了。在完成这种转变之后,网络本身便不再是主要带来盈利的东西;盈利则来自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在网络之上完成的商业运作。既然网络的价值会不再取决于网速等网络本身的属性,那么网络的价值应该怎么定义呢?麦特卡尔夫给出了答案。他说,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这里举一个几乎所有说明麦特卡尔夫定律的文章都会举的例子:
电话是1对1的媒介,只能将信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电视是1对N的媒介,可以将信息从一端传到N个观看者那里;而网络则是一个N对N的媒介,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可以连接到其他任意一个结点,信息便在这个N*N的连接上任意传递。这里面还需要提到两个网络的重要属性:网络的外部性效果与信息资源的无损耗性。网络的外部性效果指,网络的使用者越多,对于原先的使用者而言,获得的使用效用不会减小,反而会继续增大。不像传统的资源或者服务,使用的人越多,质量便会下降。而信息资源的无损耗性指,信息是无损耗地被消费的,信息可以一直被消费但永远不会被消费掉。甚至消费信息的过程也是生产信息的过程,信息量还会越来越大。这些都不同于传统资源,随着使用会不断减少,直至耗尽。每一个新上网的用户都因为别人的联网而获得了更多信息交流的机会,联网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在网络之上的各种产品也是如此,使用的用户人数越多,这个产品的价值也就越大。腾讯阿里最大的财富,不就在于他们极其庞大的用户数量么.